近年来,“低频听力下降”在年轻人群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,这些病人大多具有经常熬夜、工作压力大、情绪紧张、长期过劳等特点。
“低频听力下降”最开始被列入突发性耳聋的一种形式,但是后续发现一些患者出现听力波动和复发,偶尔也伴发眩晕,所以近几年这类病症也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——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(ALHL)。
1、低频区无明显诱因的突发性听力下降,高频区听力正常。
2、听力损失的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,极少表现为重度,言语频率范围中0.5kHz受损明显,故其言语听觉障碍程度并不严重,所以常常被忽视。
3、“重女轻男”,由于男性声音低沉,女性声音较纤细,有病人会感觉 “女人说话听得清,男人说话听不清”。
4、患者初期大多以耳内胀满感及低调轰鸣或吹风样耳鸣为主诉,常出现自听增强及听觉过敏,通常不伴眩晕。
有专家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内耳组织在病毒感染、细菌感染、外伤、药物等因素作用下,机体免疫应答启动,产生抗内耳组织自身抗体,导致内耳组织的免疫损伤,从而引起听力下降。
迷路动脉是基底动脉的分支,也是供应内耳血液的几乎唯一的动脉,其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,为终末动脉,无吻合支。如果迷路动脉出现栓塞、出血或痉挛等病理改变,将进一步引起内耳的缺血损伤。
研究发现耳蜗对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前庭,且专司低频区听力的耳蜗顶转是最易受累的部位。
当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和身心过度疲劳状态时,会阻碍内耳血液供应,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容易导致听力下降。
也有观点认为该病症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,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,听力便容易受到损害。
由于“低频听力下降”只是对某一段频率的听力下降 ,发病时容易被病人忽视,导致错失抢救听力的黄金时间。听力出现问题时最好在当天就诊,最迟不要超过一周。
目前对ALHL的治疗原则与突发性耳聋基本一致,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、改善血液循环药物、脱水剂、抗血小板凝集剂、神经营养剂及高压氧等进行治疗。
一般来说,ALHL预后较好,首次发病时,如果及时治疗,很多病人可以完全恢复。但是如果频繁发作,听力可能逐渐受到永久损害。
总之,熬夜是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对身体的危害很大,不仅会使皮肤变差,还会对内分泌、免疫力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,甚至影响听力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才能打造更健康的体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