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人长期熬夜,当心低频听力损失!

2020-06-04 21:18:23 优雅康助听器 232
“今天这个项目需要完成,加班吧。”
“这把游戏又输了,不行我要赢回来。”
“这部剧我熬夜也要追完!”
“时间还早,刷个抖音吧!”


image.png


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、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,熬夜已经成了当下年轻人的家常便饭。但熬夜的危害也是很大的,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熬夜不好,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所谓的借口无法改变这个不良的习惯。









低频听力下降

近年来,“低频听力下降”在年轻人群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,这些病人大多具有经常熬夜、工作压力大、情绪紧张、长期过劳等特点。


“低频听力下降”最开始被列入突发性耳聋的一种形式,但是后续发现一些患者出现听力波动和复发,偶尔也伴发眩晕,所以近几年这类病症也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——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(ALHL)

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临床表现

1、低频区无明显诱因的突发性听力下降,高频区听力正常。


2、听力损失的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,极少表现为重度,言语频率范围中0.5kHz受损明显,故其言语听觉障碍程度并不严重,所以常常被忽视。


image.png


3、“重女轻男”,由于男性声音低沉,女性声音较纤细,有病人会感觉 “女人说话听得清,男人说话听不清”。


4、患者初期大多以耳内胀满感及低调轰鸣或吹风样耳鸣为主诉,常出现自听增强及听觉过敏,通常不伴眩晕。


病 因
image.png

1、免疫因素

有专家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内耳组织在病毒感染、细菌感染、外伤、药物等因素作用下,机体免疫应答启动,产生抗内耳组织自身抗体,导致内耳组织的免疫损伤,从而引起听力下降。

2、耳蜗局部缺血

迷路动脉是基底动脉的分支,也供应内耳血液的几乎唯一的动脉,其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,为终末动脉,无吻合支。如果迷路动脉出现栓塞、出血或痉挛等病理改变,将进一步引起内耳的缺血损伤。

image.png


研究发现耳蜗对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前庭,且专司低频区听力的耳蜗顶转是最易受累的部位


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和身心过度疲劳状态时,会阻碍内耳血液供应,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容易导致听力下降。


也有观点认为该病症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,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,听力便容易受到损害。


image.png
如何治疗

image.png


由于“低频听力下降”只是对某一段频率的听力下降 ,发病时容易被病人忽视,导致错失抢救听力的黄金时间。听力出现问题时最好在当天就诊,最迟不要超过一周


目前对ALHL的治疗原则与突发性耳聋基本一致,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、改善血液循环药物、脱水剂、抗血小板凝集剂、神经营养剂及高压氧等进行治疗。


一般来说,ALHL预后较好,首次发病时,如果及时治疗,很多病人可以完全恢复。但是如果频繁发作,听力可能逐渐受到永久损害。

image.png


总之,熬夜是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对身体的危害很大,不仅会使皮肤变差,还会对内分泌、免疫力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,甚至影响听力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才能打造更健康的体质!


 
参考文献:
[1] 杨军, 汪吉宝. 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[J].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, 2001,009(2):111-112.
[2] 刘岩, 高云, 王秋菊.  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研究进展[J]. 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, 2015,14(3):231-235.